(波士頓包)_東京歸來的靈感
雕花包完成之後,我去了一趟東京。
2013年2月底手術出院後,我向公司請了半年的長假。
仔細想想,上大學之後為了分擔家計,一邊半工半讀的日子持續到大四;
生活的場域就在學校、工讀辦公室、醫院、療養院裡奔波,不知道什麼叫寒暑假。
趁這次機會放下所有旁人眼光,好好地享受為了自己很想做的事,全心全意投入的奢侈。
背起剛完成的雕花包,到東京尋找靈感。

旅行回來之後,這次想挑戰大型些、難度更高的作品。
最後決定用植鞣革做一款經典波士頓包。
什麼是植鞣革呢?
簡單地說,就是動物的毛皮經過脫毛去脂後,採用「植物單寧酸」作為原料,鞣製而成的皮革。
植鞣革的特性,質地密實彈性小,可塑性高。最有意思的是,經久使用的植鞣革會由白皙的皮膚色轉為迷人的焦糖色。這個過程有人稱為『養皮』。
開始同樣是打版,製作紙型

打版有個滿重要的技巧,就是畫中心線
大部份的包包都是左右對稱的,一開始就把版型的中心線標出
事後在製作紙模或是打樣都會方便許多
這款波士頓包的造型我想了很久
後來發現自己偏好圓弧的線條,構思了很多圓圓的東西(笑)
包括提把的部份,原本也想將「圓」融入整個提把設計

同時讓提把的位置可以上下移動,這樣在開啓包包拉鍊的時候
動作可以非常流暢,不會被提把擋住
但後來因為找不到能夠支撐包包重量的現成五金
不想為了設計而犧牲實用性,只好放棄這個做法
但摁是要加上圓弧線條,結果畫了個馬蹄形,雖然也是完全沒有實用性可言
還請多多包含
為了在皮革上裁出漂亮的圓弧角度,除了馬蹄形的飾片之外
包包側拉片也是畫了數十次才做出心目中想要的形狀和比例
如果能學會illustrator這類美工設計軟體,或許可以免去手繪的耗時
最後呈現在側片上的效果好像少女的白皙前頸,引人遐想
提把的長度要手提、上肩、或是側背,依據使用者的身型會有比例上的差異
提把的內裡,可以使用棉繩或是膠管
不同的材質軟硬不同,呈現的挺度也不一樣
我採用棉繩,在工藝材料行可以買的到,粗細可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
提把兩邊的打洞數要一致,縫份只要0.2cm,越窄看起來越精緻
第一次做提把的時候縫份留得太寬,後來全部拆掉重做
個人感覺製作手工皮革是這樣子的,有點像在磨你的性子
一方面內心期待趕快完成,但是製作的時候卻急不得
皮裁斜了,洞打錯了,扣子打歪了全都是覆水難收的錯誤
重作很花時間,當然如果不介意的話,將錯就錯也是一種特色(咦?)
但我不希望以後每當看到某個作品時,心裡就介意起哪裡的瑕疵
然後就不想使用它了
於是竭盡所能地想把每個細節做到完美
不斷地重複練習磨鍊技巧,並且從錯誤的經驗中精進從而獲得成就感
不過所謂的完美是否存在呢?
村上大叔是這麼說的:「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有些時刻或許放下好些
對我來說呢,製包除外!
小白的波士頓包,也收錄在春豬工作室的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