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金包的身世【三】 Published on: 2021/01/17Author: virnaComment: 0 口金包在日本剛開始也被稱為“蟾蜍巾着”(巾着/kinchaku,是收納小物的布袋),或是“西洋胴乱”(胴乱/douran,以皮或布做成方型的收納盒/袋),背在肩上或繫於腰間。 在口金包還未傳入日本之前,人們把錢包稱作“懷中信玄袋”。(信玄袋即類似束口袋) 我們在上一集有提到,因為明治4年(1871年)日本開始發行小面額紙幣,市面上開始留通可以收納紙幣的錢包;因著這股風潮,口金包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改良。 另外,口金包為什麼在初期價高昂貴?這要從金屬框體來說明。那時候的口金金屬框是由專業職人手工製作的,這類型的職人稱作“餝屋/kazariya”,他們使用黃銅來打造髮簪、戒指,以及繫於和服腰間的精緻金屬飾品(帯留め/obitome)。 日本自從山城屋和助引進最初的西洋革包之後,同時帶動了日本國內口金製造業的進步;大約在1877年,口金包就開始普及,並且在1887年達到銷售的高峰。 口金包在日本經歷了大正時期(1912~1926),昭和時期(1926~1989),經歷了戰後技術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演化出不同時期、融入當時社會的不同面貌。